脉管炎属中医“脉痹”、“脱疽”范畴,中医学认为该病与脏腑、经络和营卫气血关系密切。脉管炎中医治疗效果不错,许多人都选择中医治疗,那么中医治疗*大的特点就是辩证论治了,下面请专家来介绍一下脉管炎的中医辩证论治。
脉管炎的中医辩证论治:
1、阴寒型:此型多属早期或恢复阶段。是寒邪过盛、寒凝血瘀,经络阻塞而出现的阴寒阻塞征象。患肢喜暖怕冷,麻木疼痛,出现“早冻足”,遇冷上症则甚,得暖则缓。局部皮肤苍白、潮红、紫红色、触之冰凉,属早期者无溃疡或坏疽;属晚期恢复阶段创口愈合,而寒凝征象仍存。舌质淡、苔薄白,时有齿痕。脉沉细或迟。
2、气滞血瘀型:此型多属第二期或恢复阶段的患者。主要是气滞血瘀症状,一般无炎症表现,患肢营养障碍,足部紫红、暗红或表紫色,活动后或小腿下垂时,则颜色变深加重,足趾端或足底有瘀血斑点,患肢持续性胀痛,活动时症状加剧,相应部位脉博消失或明显减弱。舌质红降或紫暗,苔薄白。脉沉细涩。
3、湿热型:此型尚属早期或第三期轻度坏疽,溃疡继发感染者及部分恢复阶段病人,此型为气滞血瘀、寒湿郁久化热的初期阶段,呈湿热交结症状。患肢发凉和怕冷的程度较轻,行走时酸胀、沉重、乏力、足部潮红或紫红肿胀,小腿和足部反复发作游走性血栓性浅表静脉炎,表现红斑结节或索条状肿物,局部红肿热痛,压痛明显。此时若有溃疡和坏疽,疼痛则加重甚至彻夜不眼,不易步履、精神萎靡。舌质红,苔滑或黄腻。脉多弦数或滑数。
4、热毒型:此型是气滞血瘀、寒湿郁久化热而致的热毒炽盛阶段,系属第三期脉管炎患者。严重坏疽拌继发感染者,其主要表现是热毒症状,局部坏疽、溃烂、发红、灼热、肿胀、多脓、具有恶臭,患肢剧烈疼痛,昼轻夜重,甚至双手抱足,彻夜不眠,喜凉怕热,全身消瘦,可拌有恶寒、发热、出现寒热往来及不规则弛张高热等毒血症症状。精神烦躁或抑郁,食欲不振,大便干燥,小便短赤。舌质红绛,苔黄腻、黄燥,或出现黑苔。脉滑数、洪大或弦数。
5、气血两虚型:此多属恢复阶段或早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拌身体虚弱者,此型一般是病久气血耗伤,营卫不和或身体虚弱的患者。病人身体虚弱、消瘦无力、面容憔悴微黄,患肢肌肉明显萎缩,皮肤干燥脱屑,毛发稀少,趾(指)甲干燥肥厚,变形且脆,生长缓慢或不见生长,创口经久不愈合,肉芽暗红或淡红,脓液稀少。舌质淡,苔薄白,舌周有明显齿痕。脉沉细无力。
以上就是脉管炎的中医辩证论治的一些介绍,大家都清楚了吧,具体采用中医治疗脉管炎的时候,要去正规的专业医院。